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7日讯(通讯员 王姿 王悠)“医生,我每天久坐带娃,总觉得腿胀,会不会得血栓啊?”10月13日“世界血栓日”上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于金月村举办的义诊现场,居民们的健康疑问一个接一个。而这股关注血栓健康的热潮,从户外的义诊现场,一直延续到了当天下午医院内举办的科普讲座中。
上午·社区义诊:把“防栓”知识送到家门口
义诊现场,骨科主任张志强副主任医师针对居民“想动又怕痛”的困惑,带来了简单实用的“护膝防栓操”。“大家记住,关键是激活小腿这个‘第二心脏’。”他现场演示,“坐着做‘踝泵练习’——脚尖用力前伸5秒,再回勾5秒;或者做‘直腿抬高’,慢抬慢放。每天坚持几组,既能保护关节,又能让血液流起来。”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阳云则从“吃”上支招:“预防血栓,管住嘴很重要。建议多吃燕麦、绿叶蔬菜这类高纤维食物,减少高油高糖饮食,从源头上让血液更‘清爽’。”
展开剩余65%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万唱的“防血栓操教学”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她带领居民练习踝泵、腿部画圈等动作,并贴心调整幅度:“动作不追求幅度,到位就有效!”医护团队还为居民提供了免费的血压、血糖测量和风险评估,并将知识凝练成“223健康口诀”——每天至少2次防栓操,每次不少于20分钟活动,警惕单腿肿、痛、红3大信号,让健康管理变得简单易行。
下午·医院科普:深挖“全身防栓”的科学逻辑
如果说义诊是“知其然”,那么下午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贺慈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张琼主讲的科普讲座,则是“知其所以然”。
贺慈以“不让生命被‘拴住’”为题,用“河道淤积”的生动比喻,讲解了血栓在脑部(引发脑梗)、心脏(引发心梗)、肺部(引发肺栓塞)和下肢(导致肿痛溃烂)的巨大危害。“血栓是全身性的健康威胁,需要建立‘从头到脚’的防线。”他强调。
张琼则接力讲解了这条“防线”如何构筑。她从“头部”的规律呼吸促进循环,讲到“躯干”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再详细到“下肢”的正确使用弹力袜。针对最危险的突发情况,她清晰给出了“急救流程图”:怀疑下肢血栓,要“绝对制动、抬高患肢”;一旦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必须立即拨打120,抓住宝贵的黄金救治期。
在互动环节,两位老师还就“长期服药如何平衡出血风险”“孕妇如何安全预防”等实际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
从社区到医院:将健康管理的种子“种”进心里
此次世界血栓日活动,该院通过“上午筛查解惑+下午深度科普”的模式,成功地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社区居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日常方法。这不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场将“主动健康”理念深耕于民心的实践,真正为广大百姓织起了一张从社区到医院、从头到脚的血管健康“防护网”。
发布于:湖南省嘉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